| OA | EN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齐心遗产保护,协力社会发展 ——第三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

发布时间:2019-05-10

2019年10月31--11月2日,第三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将以全新面貌、更大规模、更多内容与大家在上海再次见面。本届博览会继续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由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源(北京)文化发展中心、德国莱比锡国际展览有限公司(LMI Leipziger Messe International GmbH)联合承办。


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创办于2015年,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即有来自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机构、企业参加,参展观众达4100余人次。2017年的第二届博览会共83家参展单位,5600余人次参展观众。展商数量增长,展览质量提升,展会影响力扩大,既体现了遗产保护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展示了社会各界对遗产保护的关注日益增长。此博览会被CCTV评价为“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盛会”。

 
  

 

 

往届展会精彩瞬间

展会主题

经过建国70年来的坚持和努力,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事业获得了诸多卓越成就,涵盖领域也已从确保文物安全的保护修复工程,拓展到对遗产地的价值挖掘、综合保护、管理、利用展示……遗产保护工作成为了社会多方广泛参与的公众事业。同时,传统文化越来越得到重视,各地社会发展规划中,文化越来越明显的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与这一喜人的发展态势呼应,本届博览会以“齐心遗产保护,协力社会发展”为主题,将立足于展示、宣传全社会多方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产业盛况,体现文化遗产保护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号召全社会齐心协力,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展区设置

一、文化遗产地保护利用优秀成果展区:将突出展示建国70年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领域取得的最高成就,展示、宣传和表彰优秀遗产地的保护、利用、管理工作。

二、产业支持展区:将为代表遗产保护行业先进水平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相关供应商创造展示的舞台,为交流新思想、新技术设立发声平台,展现行业内最优资源,实现资源与经验共享。

此外,还将结合主题,同期举办精彩纷呈的学术论坛、行业优秀技术颁奖和推广、工匠技能大赛、青少年古建筑修复体验、公众互动等活动。


展览内容

第三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主题展览板块包括(不限于):

◆预防性保护与科技创新,

◆材料工艺(修复材料及工艺企业),

◆工具设备(包括激光技术、清洗设备、防潮设备、测量设备、检测设备、监控设备、光学测试设备、防雷设备以及构件修复工具等),

◆文化遗产的修复与利用,

◆展览展示与活化利用,

◆科研、教育与公益成果,

◆大数据与遗产数字化(遗产数字化类企业主要包括归档记录、地图绘制、 3D扫描与打印、物联监测等),

◆历史村镇保护与文旅产业,

◆历史街区建筑遗产保护。


展会评价

“传承至今的建筑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发展繁荣的有力见证。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在全国有这样一个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博览会,希望在主办方和承办方的共同努力下,展会能办得越来越好。”

——宋新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


“把建筑遗产保护和博览会放在一起的展览,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感觉耳目一新。这里琳琅满目的展台展示了文物保护的强大力量,这显示出文物保护已经成为公众广泛参与的文化事业。”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我们通过这个点来认识我们的过去,于是对它产生一种文化认同,那么这种文化认同其实是今天社会凝聚力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从这个平台上(博览会)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或者和同行来讨论一些问题,来促进我们自己在保护方面的发展。”

——吕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


“所有的遗产是围绕我们人的,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和我们的未来。我是非常期待,通过大家的努力,包括博览会这个平台,在社会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文化遗产它不单纯具有文化意义,它更具有工业价值,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戴仕炳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国内首个覆盖文化遗产地保护全产业链的会展平台,第三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让您一站式了解国内、国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领域在政策、理论、技术、科技、管理、利用与运营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需求。网罗全面资讯、看尽优秀内容,每一个参与方都将展有所获!


主办单位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源(北京)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LMI Leipziger Messe International GmbH

本届博览会还得到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秦森企业、《建筑遗产》学刊等机构的大力支持!